我國首個畜牧期貨品種和活體交割品種——生豬期貨自2021年1月8日在大連商品交易所掛牌上市以來,已運行滿一年。記者2022年1月9日從大商所獲悉,一年來,生豬期貨穩健運行,得到了市場各方高度關注,產業客戶積極參與。特別是在2021年生豬價格的下行周期中,生豬期貨與現貨市場并行,有效助力產業抵抗價格波動風險、保障養殖利潤,在推動我國生豬產業保供穩價、健全生豬產業平穩有序發展長效機制等方面發揮了積極的作用。
提供良好價格指引產業參與積極
生豬期貨的上市標志著我國期貨市場在縱深發展上又邁出堅實一步。據統計,截至2022年1月7日,生豬期貨累計成交量616.69萬手,成交額1.74萬億元,日均持倉6.08萬手,LH2019和LH2111兩個合約共交割54手,全業務流程成功完成閉環,相關規則制度及流程設計得到了市場的全面檢驗。
生豬期貨上市之后恰逢我國生豬現貨市場的下行周期。在此期間,生豬期貨整體運行平穩,成交、持倉穩步增加,基本形成了“產業逐步參與,價格發現與套期保值功能逐步發揮”的格局,在助力產業規避此輪價格下跌風險中發揮了重要作用。
具體來看,生豬期貨的成交和持倉呈現持續增長狀態,價格波動相對現貨更為理性,能夠反映市場對未來價格預期變化,當現貨價格1月份高企時,期貨價格呈現貼水,而當現貨價格6月、7月跌入谷底時,期貨價格呈現升水,這給生豬行業的生產和消費企業提供了良好的價格指引,也一定程度緩釋了現貨價格的過度波動。
數據顯示,目前,市場共有近2600多家單位客戶(不含資管、特法客戶)參與期貨交易和交割,90余家養殖企業申請了套期保值資格,大型養殖企業利用期貨市場的態勢基本形成,中小養殖戶則以參與“保險+期貨”項目為主。
生豬期貨未來成長空間巨大
隨著生豬期貨所發揮的“價格發現”和“規避風險”兩大功能正在逐步惠及產業鏈各主體,生豬養殖企業和養殖戶紛紛對生豬期貨給予積極評價和高度肯定,同時也表達了對生豬期貨未來發展的期待。
中糧家佳康食品有限公司董事長江國金對記者表示,中糧集團一直高度關注生豬期貨的推出和運行,自生豬期貨推出后,中糧家佳康就根據自身養殖情況積極參與,通過賣出套保規避經營風險,是參與生豬期貨的直接受益者。
牧原股份董事會秘書秦軍也表示,作為關乎國計民生的重要農產品,生豬期貨提供了很好的工具,為包括生產者和貿易者在內的整個行業提供了一個管理風險的新渠道。
“生豬期貨有助于推動整個行業定價方式的轉變,企業可以通過期貨套保、倉單銷售或通過從場內產品延伸出的非標準品的交易等方式,提前鎖定出欄價格?!鼻剀姳硎?,未來牧原股份將繼續加深對期貨品種及整個市場的理解,逐步增加參與度,為整個生豬行業良性發展貢獻力量。
記者了解到,如中糧家佳康、牧原股份一樣在積極利用生豬期貨的大型上市公司不在少數。而對于眾多中小養殖戶來說,生豬“保險+期貨”模式也已走入他們的日常經營管理之中。
如華西期貨及平安財險利用生豬期貨,在四川涼山州布拖縣開展了生豬“保險+期貨”項目,為當地36戶生豬養殖戶、2880頭豬提供保障,賠付約115.5萬元,賠付率約334%。
在江國金看來,這是生豬期貨扎實起步的一年,相信后續隨著越來越多的企業參與套保,生豬期貨市場的總體規模和功能發揮將有很大成長空間。
市場人士認為,任何新品種走向成熟并發揮功能,都有一個漸進過程,生豬期貨上市一年來成績喜人,但仍需要長時間的深耕細作、精心培育,需要社會各方的支持和理解。希望社會各界積極協同,共同呵護好這個新生工具,促進其健康發育成長。
(文章來源:上海證券報·中國證券網)